西藏那么大,那么美,你除了想去看看,难道不想品一品那里的特色美食与小吃吗?从风干牛肉到手抓牛羊排、从雪顿 节的酸奶盛宴到街头飘香的美味藏包、从酥油茶到藏面~其实西藏的美味小吃很多,只待你去品尝。下面小编就盘点一下 旅游不得不吃的藏族美食。
风干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常见于西藏和内蒙古西北地区的食品。在西藏到处都可以吃到牛、羊肉干,它们都是生肉 晒成的。猛一听怪吓人的,其实,在西藏气候干燥,肉风干的速度极快,不会出现很韧和费嚼的现象。在这点上,生肉 干比熟肉干的味道要纯正得多,也好嚼得多。每年年底,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藏民们和草原上的牧民们将牛羊肉割成 小条,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便可食用。经过风干之后,肉质松脆,口味独特。
手抓羊排是青藏高原牧民对羊排的一种独特吃法。因吃时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把盛装穿在自己身上 ,把佳肴留给尊贵的客人”手抓羊排在西藏是对宾客丰盛的款待,并非崇尚奢侈,而是平日节俭的积蓄。
鲁朗镇位于川藏318国道然乌地区到八一地区中间,当地盛产手掌参和由当地含特殊矿物元素石材制作的石锅。以手掌参 和土鸡为原料,经这种石锅慢火炖制的鲁朗石锅鸡风味非常独特,汤味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炖鸡 用的石锅是用一种叫做“皂石”的云母石砍凿而成,而这种石头仅产于墨脱。传说墨脱石只能在当地加工,用钢刀削石 ,削石如泥,一旦离开墨脱,石头便坚似钢铁,墨脱石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
藏包的陷以搅碎的牛羊肉为主,掺合少量葱,佐以食盐、花椒、清油、肉汤拌合而成。用不发酵的死面包好蒸熟,其形一个个如宝瓶,又似莲花盛开,造型考究,不腥不腻,令人称绝,被誉为“水晶包子”。藏包,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当地藏民习惯称“牛眼睛包子”,因为个大又圆,很像牛眼睛得名,内含大量鲜美汁水,入口清香而不腻。
舌尖上的西藏美食之林芝野生蜂蜜:
你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那个西藏小伙子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大树采下野生蜂蜜,作为他们一家的美食的画面吗?你可能不知道,从那一刻开始,林芝的野生蜂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渐渐西藏地区的蜂蜜开始走俏,那份来自高原香甜的味道更是令人心驰神往。“藏江南”的林芝地区平均海拔3000多米、森林茂密、植被丰富,这里的野桃花、益母草、黄连、红景天、当归、丹参、野菊花等藏药材植物及奇花异草,品种之多分布甚广,还有罕见的藏红花、野生益母草都是蜜蜂生活的天然家园。
藏香猪,生长在西藏的江南林芝,一身黑油油、小手小脚顶着小脑袋人见人爱!它们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以天然野生可食性植物及果实为主食,成年猪平均体重不足50公斤。每天它们撅着屁股信步于鲁朗林海、南迦巴瓦雪山脚下、尼洋河谷、藏式村庄,听着藏歌,喝着矿泉水,据说偶尔还能吃着冬虫夏草。
大多数人知道松茸这一美味,大约都是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所得知的,然而由于价格及生长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即使是现在,真正了解和接触它的人也并不太多。林芝松茸生于藏东南深山峡谷森林中,要求条件十分严格。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西藏的林芝松茸成为最洁净的食物,无任何污染。到西藏林芝专门享用一次松茸大宴,岂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旅程。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
酸奶,农区也叫“卧奶”。西藏牦牛酸奶作为藏地人民不可缺少的食品和供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拉萨最盛大的雪顿节与之更是有着重大联系。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来到西藏,传统的“酸奶”概念会被彻底颠覆。西藏酸奶那厚重的层次感、纯正干净的口感,就像那里湛蓝纯净的天空上点缀着洁白的浮云,产生的境界无法超越。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