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路,在1902年-1943年之间称为毕勋路(ROUTE PICHON),曾经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条街道。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
汾阳路是一条非常典型的上海风格的马路,两侧高高的法国梧桐
汾阳路两旁全是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梧桐深处坐落着一幢幢花园别墅。住宅里传出悠扬的钢琴声、提琴声歌声,通过密密匝匝的青绿树枝荡漾在马路上空。
汾阳路的记忆,远一点的有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近一点的有创作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陈钢、何占豪,带着合唱团唱神曲的金承志,
洛秦写过“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的音乐及其历史能像近代上海那样复杂而又丰富,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音乐富矿。”把范围再缩小一点,上海的音乐大概有百分之五十融在汾阳路的上音和琴行里,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它们就流落在离汾阳路不远的上海交响乐团、兰心剧院、上海爱乐乐团和人们心里旧时光的上海的工部局乐队、齐尔品和贺绿汀里。
汾阳路不长,也不宽,路两侧的法国梧桐可以摸得着彼此。在815米里,你能看到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海关俱乐部,看到邬达克设计的副总税务司官邸,还有“海上小白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上海音乐学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搬到汾阳路的,前些年音乐学院扩建,为了保护这条街的风貌,同济的设计师就把音乐学院外侧的建筑造成了黑白琴键式的,与周围的街道、学校里现有的建筑形成良好的互相融通的关系。
走在汾阳路,琴房的琴声传来,大家抬头望望,才发现,新的校舍就藏在老的上海犹太俱乐部边上,竟然浑然一体,难分新旧。
仿佛有《梁祝》的旋律响起,这首奏响世界的名曲彼时就诞生在此处。《梁祝》的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在那之前,没人想过越剧和长笛能融合在西方的交响乐里。学越剧的何占豪和学作曲的陈钢及其他师生一起,在这条路上创作出了《梁祝》。越剧中的过门,被创造性地用在了交响乐里,并在日后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
有人说汾阳路是上海的“音乐之路”,《梁祝》之后,汾阳路又响起过肖白等人的《幸福河大合唱》、丁善德的交响乐《长征》
这条路上的音乐远不止这些。这几年,这条路上的音乐人们又试着用歌声去记录这个时代里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