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出门吃饭会看大众点评,找找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有人说大众点评水军多,好评都是商家找人刷的。
于是,当2022年大众点评必吃榜(以下简称“必吃榜”)发布时,大部分人都抱着一种“围观”的心态点开浏览,看看榜上的店自己吃过多少,又有多少“名不副其实”。
必吃榜的评选规则,是大众点评以用户的真实评价为基础,然后选择价格符合日常消费水平、口味评分、餐厅星级在城市当地排名前列的餐厅。
它不是最权威的参考,可能会让我们踩雷,也可能会让我们对某个店“相见恨晚”;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一整年,哪些菜系最火,哪个城市的美食消费水平较高,哪个商圈最方便大家去找吃的。
我们总结了5个发现,一起看看今年的城市美食圈有什么特点。
对比往年,今年共有1537间餐厅上榜,除了往年覆盖的44座城市以外,还新增了桂林、顺德、澳门、中国香港等13座城市,一共覆盖57座城市。
我们统计了2022必吃榜上榜餐厅数TOP 10 城市,其中,上海以142间位列第一,北京以128间排第二,这也是唯二必吃榜上榜餐厅破百的城市
重庆和成都分别以69间和65间餐厅拿下第三、第四名。杭州也以53间必吃榜餐厅数挤进前五。
如果以必吃餐厅数来判断一个城市是不是“美食荒漠”,那曾经被我们誉为“荒漠兄弟”的北京和杭州,都可以在这里摘下这顶帽子,光荣退队。
不过,很多城市的食客对于“必吃榜”也有另外的解读:城里遍地都是好吃的,没必要特别上网打卡,必吃榜都在自己心里。
比如说,平时享有“食在广州”的广州,在大众点评必吃餐厅仅排在了第6名,仅有51间,不到上海上榜餐厅数的一半。
我们采访了一些在广州的朋友,在他们眼中,打卡各大美食榜、必吃榜,并不是鉴赏美食的必要步骤。“在广州生活久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张私人珍藏LIST——平价老街坊的、选址隐蔽的、得熟人介绍的、大的小的只能蹲路边吃的……反正有很多美食都是榜上没有的。不要让一张榜单,限制了你对广州美食的想象力。”陈熊猫(化名)说。
虽然上榜的餐厅分散各地,但大部分上榜餐厅距离市中心都比较近,在5KM之内。有部分上榜的“必吃”餐厅,分布在城市的各大商圈。
地处上海核心区域的淮海路、人民广场/南京路和静安寺三个热门商圈,都有10间以上热门餐厅,传统的有坐落在淮海路上的光明邨大酒家,新晋热门圈的也有坐标人民广场的先启半步颠小酒馆。
北京的三里屯/工体、王府井/东单和大望路,也一如既往地引领打卡、拿号的热潮。像潇湘阁、南门涮肉、莆田餐厅PUTIEN都榜上有名。
虽然人们在旅行时,都有意想避开人挤人的网红景区,但不可否认,网红景区之所以有热度,是有一定道理的——扎堆开在里面的热门餐厅,还真不少。
比如重庆的解放碑和大坪都有10间“必吃”餐厅,观音桥也有6间;成都网红街拍中心之一的春熙路,也拥有11间上榜选手,其次是宽窄巷子,有7间,相当于成都上榜的餐厅中,超过1/4都在春熙路和宽窄巷子。
不过,热门商圈虽然意味着交通便利、可以满足吃饭逛街看电影一条龙,但它们也同样是宇宙网红餐厅聚集地、排队高发区。
换句话说,如果想打卡这些热门餐厅,你得做好排长队的心理准备。比如提前租借充电宝,让排队的时间不知不觉中在指缝间流失,最大程度缓解排队的痛苦。
从登上必吃榜次数最多的菜系来看,尽管如西餐、日料、韩料等各国料理都挺受欢迎;地方菜如粤菜/粤式茶点、浙菜也排进TOP 10。但不可否认的是,全国都在被川菜席卷。
首先,川菜在数量上取胜。“必吃”餐厅里,各式火锅(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为主,其余还有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等)最受欢迎,上榜数最多,有117间。川菜馆上榜数也排名第3,共有68间。
在上海和北京上榜的餐厅中,川菜馆的数量都名列前茅,上海必吃榜上的川菜馆,甚至和本帮菜餐厅数量一样。
其次,川菜打出价格战,用合适的价格俘获大众的心。各式火锅人均一百左右,均价101.9元就能涮得痛快;川菜馆更是人均不过百,平均只要89.1元就能吃到麻辣香锅、水煮鱼、酸菜鱼、口水鸡、冒菜……
从早些年红火的钢管厂串串,到近两年的翘脚牛肉、川菜小酒馆等等,越来越多“川化”料理背后,很多人都有了个“四川魂”。
而人们之所以无辣不欢的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四川/重庆火锅和川菜味道不仅辣,而且香、麻、甜,有多种复合味道;二是人无法拒绝生理的本能——因为吃辣往往能刺激口腔,让大脑释放内啡肽。只要吃一顿辣的,人们就会立马“上头”、大汗淋漓,在“嘶哈呼哈”间释放工作、社交以及恋爱上的压力。
虽然在所有菜系中,川菜最受欢迎;但放眼望去,每个城市的菜系都十分丰富,各有千秋。
在上榜餐厅数量最多的TOP 10城市中,上海最“博爱”,包含了52种菜系。北京则包含47种,对不同的菜系都“雨露均沾”。
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海、北京本身上榜的餐厅多,基数大,自然涵盖的菜系也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北京和上海对美食的接受度和包容性更高,无论是什么菜系,只要味道独特,唇齿留香,就能博得这两座大城市食客的青睐。
除了上海和北京,剩余8个必吃热门城市的上榜餐厅中,所包含的菜系都在30左右,广州包含的菜系最少,只有27种。
对比各个城市间菜系的不同,上海和北京显得更国际化,拥有更多各国菜系和周边城市地方菜,其他城市则显得更“地道”,主要集中在当地特色菜。
比如上海不仅有越南菜、中东菜、拉美烤肉、其他创意菜,还有苏浙菜、淮扬菜、福建菜等;重庆、成都更多是火锅、川菜馆、串串香、钵钵鸡等;而广州则集中在粤式茶点、粤菜馆、粥粉面和茶餐厅。
大众点评对必吃榜的官方定位是“好吃不贵体验佳”,细看一下今年上榜的1537间餐厅的人均价格,平均只要102元,确实也不算太贵。
然而,在对比了一线城市的上榜餐厅价格分布后,我们合理怀疑,这个一百左右的均价,很可能是被广州、深圳及其他城市拉下来的。
首先,北京和上海都只有接近3成的餐厅在0-100元这个价位区间,而广州和深圳大约有一半。
其中,广州有13.7%的上榜餐厅位于0-50元,比如达扬原味炖品、吴财记面家、阿姨牛杂、彬妈糖水。其中,最便宜的是哥林多(西华店),只要9元,店里的招牌三明治是不少学生的“回忆杀”,也是名副其实的“平、靓、正”美食。
和广、深不同,北京、上海有大约7成上榜的餐厅的人均价格都在100元以上,但两个城市又略微有些差异。
在北京,有61.7%的餐厅都是人均101-200元。比如人均159元的浩爷羊蝎子火锅、174元的四季民福烤鸭店(东四十条店)等。尽管食材新鲜、味道鲜美,但对不少打工人来说,这属于半个月才能奖励自己吃一次的店。
在上海,大家似乎更愿意为美食买单。有超过25%的“必吃”餐厅人均价格超过200元,相当于上海所有上榜的餐厅中,每4间里就有1间是中高端餐厅,比如人和馆、酒一烧鸟、小芳廷等。而且一线城市上榜的餐厅中,只有上海出现了人均价格超过500的餐厅。
这也侧面说明,如果想要在北京、上海打卡必吃榜上的热门餐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金钱,而广州、深圳则相对友好,打卡成本更低。
对于“午餐吃什么”都要思虑良久的选择困难症大众来说,周末、休闲和重要仪式的餐食,很需要数据验证的榜单和推荐,为容易踩坑的生活提供一点方向和确定性。
但我们也要知道,在美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榜单和推荐不是唯一。
套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必吃榜本不存在,打卡刷评的人多了,就有了必吃榜。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久经百战的食客,打开手机看看自己所在城市的热门餐厅,或许也会和我们一样,发现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第一,在同样口味好吃的情况下,有些店不容易上榜,比如:
在上海工作的小盒(化名)就认为,“当地人打分对口味更严苛,商家也不像上海这边喜欢用点评做营销,刷点评量,所以越好吃的地方,越不能看点评”。
第二,在上榜的餐厅里,有的热门网红店虽然照片好看,排队人也多,但你吃完就知道,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被拔草。
“上海的餐厅,很多都有环境和服务加成,比如氛围感什么的。”小盒说。
所以现在找店吃饭,得综合多个APP分析。小红书的照片太好看,可能是“诈骗”;大众点评的“小作文”太长,可能是“水军”刷好评;抖音上的视频太“特写”,也可能意味着其他方面都不太行。
大众点评重度用户PEARL(化名)去杭州旅行时,就因为必吃榜踩过雷。“那个店上第一个菜的时候就开始失望了,感觉是加热的,但想着后面还有两个菜,没想到‘出道即巅峰’,3个菜都很难吃,服务态度也很差。”
于是,为了“反诈”,大众点评等级LV7用户耳东小猪(化名)不再依赖榜单和推荐。榜单固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只有自己亲自去探不一样评分的店铺、尝试不同的美食、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满分餐厅。